上周日魅力馆开展了“守护年少的你-预防霸凌”亲子活动,有的家长私信说很想来参加,但时间安排不过来,今天把家长活动部分内容整理在公众号里,希望需要的家长可以随时获取,一起来为孩子的心理健康保驾护航。

大家对“霸凌”一次做了自由联想,选择了一张卡给自己感觉特别的OH卡。“霸凌”这个词可能会给大家带来不好的感受,可能意味着要去面对当时那个弱小、无助的自我,这个词的背后会牵扯很复杂的情绪体验。

“我会联想到人性黑暗的一面”

“我会想到一个人有不同从层次,会用不同的面来掩饰自己,可能霸凌者也是故作强大”

“我会想到,孩子最需要的是父母的支持和教导,父母需要提前把社会运行的规则教给孩子。”

“我会想到暴力的身体伤害”

“我会想到被霸凌者很需要温暖的怀抱,和安抚”

“我联想到之前作为傍观者,看到别人被欺负时,内心的不安和恐惧”

“我会联想到孤孤单单的一个人,没有人理我”

关于“霸凌”你会联想到什么呢?欢迎大家留言讨论。

《未成年人学校保护规定》,凡是有侵犯身体,羞辱人格,侵犯财产,恶意排斥,网络诽谤/传播隐私的行为都是霸凌,这些词大家都应该能理解意思。但现实生活中,孩子们遇到的情况往往不容易判断是否为霸凌。如果我们不了解霸凌的标准,很多时候孩子回来反应了一些情况,家长没有引起重视,让孩子处于无助,无援的状态,霸凌者可能会因为之前小小的试探,认为孩子是“好欺负”的,孩子的心理底线也被逐渐瓦解,习惯了被欺负,霸凌者可能会在试探后慢慢升级伤害的行为。

大家如果遇到这样的情况,你会如何处理呢?

小强买了新的笔,同学说借来写一下,但同学没有还,他去问同学要,同学说“这么小气,不就是一支笔吗?”

小红平时有点皮,班长不喜欢她,中午吃饭的时候故意让小红最后才打饭菜。

班上的同学给小丽起外号,小丽很不喜欢,回家告诉妈妈她想改名字。

班上有同学用电话手表拍小强的丑照,并发布到网络上。

有时候早期的霸凌会被定义为“开玩笑”,“小朋友不懂事”,“闹着玩”从而模糊了孩子的心理边界,有时候可能我们也不愿意相信孩子在学校会被欺负这件事情。

如何区分霸凌和“闹着玩”,“不懂事”“开玩笑”呢?

闹着玩是相互的,他可以这样对你,你也可以这样对他。比如你们天天叫对方“傻子”,相互“电摇”,打来打去,双方在情感体验上是一致的,都认为好玩。而霸凌是以强欺弱,只允许他这样对你,你会感觉痛苦、愤怒、生气。

开玩笑是取决于被开玩笑的人的情绪体验,他是否能接受这个玩笑的度,比如往同学座位上倒水,故意让他人难堪;突然伸腿把对方绊倒;语言上以他人的特点进行嘲讽。如果他人的这些行为让你痛苦、不开心、难过,那就需要教孩子勇敢的表达出来,懂得拒绝。

对于幼儿园、小学的小朋友们可能“不懂事”而犯一些错误,当低龄孩子出现一些早期欺负他人的行为时,可能会因为“不懂事”而被忽略,家长没有及时教育,导致后面出现真正的霸凌。不管孩子是“懂事”还是“不懂事”的年龄,出现了伤害他人的言行都应该被就教育,如果多次教育无效,就应该要承担相应的后果,被“不懂事”保护着并不利于孩子的健康成长。

预防霸凌家长可以做什么?

首先家长需要了解孩子,日常生活中需要关注孩子的情绪、学习、身体状态;了解孩子的前提是有良好的亲子关系,孩子愿意信任家长,很多时候孩子在学校遇到困难不会第一时间告诉家长,因为告诉家长后不但不会被支持,反而会被骂一顿。“他打你,你还手呀,我都给你说了多少遍了”,“就你这个怂样,他不欺负你欺负谁”,“你就没有问题吗,应该反思一下自己的问题,他咋不惹别人呢?”……,孩子愿意信任家长的前提是家长要保持情绪稳定,内心有力量,在任何时候都会在语言和行为上支持孩子,让孩子感觉你是帮他解决问题的,不是厌恶他遇到的问题。当然我作为一个拥有丰富心理学、育儿知识的妈妈也知道要做到这样有多难。所以我们一直在营造一个相互支持的育儿联盟,这也是我们叫“童盟”的原因,也不要因为暂时做不到或之前做得不好而自责,接纳自己是改变的开始。

然后在日常的教育中要教会孩子应对一些让他感觉不舒服的场景,要教到非常细节,比如在什么场景应该说什么话,把话术,动作在家反复练习,孩子学习需要时间,不要因为他一时做不到就否定他。教会孩子恰当的识别、表达自己的情绪,培养孩子人际交往的能力,让孩子正确的认识自己。当孩子内心成为像石头一样坚韧的人,就不会成为那个被人拿捏的“软柿子”。

我们的成长第一课可以支持家长来塑造孩子像石头一样坚韧的内心。

欢迎私信咨询,评估进入适合的主题。

来参加成长第一课的学习,可以收获什么?

发表评论

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。 必填项已用*标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