对家人说了很多话,你却听不懂,我说的你没听见~当孩子渴望跟你说时,你却忙手中的活,可我说的不是附合你的要求,你说的我不想听,我说的你没反应,通常发生大年龄段的孩子,特别是青春期的孩子常见的问题,青春期的孩子更是我说的你听不见,而你听说的我基本不想听。

产生的原因:

沟通方式造成阻碍,是我们的家长常用的你……你……你……,当我们带着期待问孩子的问题时,当孩子行为,语言不附合我们的某一个的评判观点和标准时,我们对孩子的语言不由自主地会带出了评判,猜测和联想,我们会认为孩子在学校不专注,不认真,或其他不好的事情,我们带着评判猜测地讲道理,对比,指责,批评等,而这些评判猜测和对比影响了我们与孩子的沟通,久而久之孩子们不知不觉地关上了心门。

两个公式沟通“发生”

人>事,情>理

我们的关注点要放在人上面,不放在事,关注孩子当时的心情和情绪,还有孩子需求,这时候孩子最想得到是被看见,希望爸爸妈妈看见我现在的感受,难过,或不安等等……,先处理心情,后处理事情。

情大理,和孩子沟通不是以理服人,当你以理服人时,把理讲通时,情已没有了,如果做到情通理自然也通了。

切细问题,让孩子“细嚼慢咽”

0~6岁要把问题切细,发问要祥细,时间,人物,特证,人物,事情,这样才可以回忆场景,事情,才容易回答你的问题。大年龄段的孩子也同样可以这样发问,或发生了什么?才让你产生这个想法?可以告诉我你的想法吗?或者你现在的感受是?帮助孩子识别自己的感受,同时释放当时的那份情绪,我们要看见孩子的情绪和感受,察眼观色,然后要专注聆听。

先跟后带,助孩子提升能力

跟随他的感受:嗯,啊,哦……,多用这几个字,没有评判,是表达我在听,我理解等认同他的想法,认同他的感受,表达了我们在倾听,我们愿意你多说一点,当孩子感觉知道父母对自己的跟随,和认同并且感受到父母的关注和爱的时,所有的道理都会在浸入到润物细无声中,慢慢地逐步地提高,并且成为孩子终身受益的能力。

发表评论

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。 必填项已用*标注